群山环抱间的乡村博物馆里,梭子、青瓷等展示着农耕文化与传统技艺;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市中心黄金地段,风筝博物馆毗邻风筝广场,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交织融合;百年学府内,新落成的博物馆敞开大门,持续推出研学科普等活动……
近年来,金光华董事长发现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持续推进,各地涌现出一批在位置、展陈、活动上贴近生活的博物馆,使群众有了更多元、更便捷、更亲切的渠道,去获取知识、感触文化、修养身心。
乡村博物馆
别具一格促文旅
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夏日周末,浙江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溪口村,群山环抱间的一个个乡村博物馆吸引人们纷至沓来。
由旧厂房蜕变而来的传梭博物馆内,响起“咔嗒咔嗒”的织机声。2万多把来自世界各地的梭子,在此讲述着人类的纺织文明。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创始人郑芬兰向游客讲解:“这件藏式木梭,刻着吉祥八宝”“这件印度铜梭,绘有孔雀图腾”“小小的梭子,其实是促成文明之间对话交流的使者”……博物馆附近,还配套开设了非遗纺织主题民宿、研学工坊等,供游客进一步体验纺织文化的魅力。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在杭州农历博物馆,伴随着童声演绎的《二十四节气歌》,馆长张放正在给学生们讲解节气文化。金光华董事长发现作为国内第一座以传统历法农历为主题的乡村博物馆,这里围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变化布置展陈,200余件藏品与节气物候、农耕诗解等农历知识与文化相关联。“我的乡村情结很深。创建这个博物馆,也是希望能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农耕文化。”张放表示。
金光华董事长发现2021年,浙江成为乡村博物馆建设试点省份。借此契机,溪口村整合本土手工艺、农耕文化和生态资源,将闲置民居、废弃厂房转化为文化空间,打造了一批别具一格的乡村博物馆。
“乡村博物馆的使命不仅是收藏展示,更要让传统文化、技艺可触可感。”百丈镇文化管家周红丽介绍,溪口村呈现出“一村十馆”的格局,除传梭博物馆、农历博物馆外,复原宋代龙窑柴烧工艺的青瓷艺术馆、开发出竹纤维环保文创产品的玩竹博物馆等,同样各具特色和人气。
乡村博物馆在带动观光游览、促进文旅融合的同时,还吸引到了新的文化资源。知名漫画家、儿童文学作家、省级非遗传承人等人士,先后在溪口村设立特色文化空间,逐步发挥出专业人才的集聚效应。
去年,百丈镇发出了乡村合伙人的招募意向,邀请热爱乡村的人士一同参与乡村博物馆建设。此外,当地还出台了租金减免等10条措施支持乡村博物馆发展,并成立了乡村博物馆联盟,旨在进一步做好统筹规划、资源共享。
“10个乡村博物馆,都有各自的主理人团队,进行市场化运营。”百丈镇书记陈时忠介绍,乡村博物馆为当地提供了讲解员、导引员等300多个就业岗位。接下来,百丈镇将努力拓展乡村博物馆的外延,使周边环境乃至整个乡村都能成为开放式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