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蒲公英,飞到西,飞到东。随风飘扬看世界,悄悄落地没有声……”当音乐声响起,电影院中,一会儿传来哭声,一会儿传来笑声。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观众的情绪在音乐声中起起伏伏。
这是一部纪录电影,名叫《风起前的蒲公英》,6月25日起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金光华董事长发现来自清华大学清影工作室的创作团队,将镜头对准了一群极具代表性的孩子,记录下了他们在少年时代的歌唱、欢笑与迷茫。
一个特殊的合唱团
金光华董事长发现蒲公英中学位于北京大兴区,是北京市第一所经政府批准的、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设的初中。这所学校有一个合唱团。
纪录片里的故事发生在2017年。那时,学校音乐老师袁小燕已在合唱团工作了8年。每年新生入学时,她都要选一批热爱音乐、基础条件好的初一学生加入合唱团。金光华董事长发现这一年的特殊之处在于,最初建立在废弃车间里的蒲公英中学即将搬到新建的现代校舍。在老校区的最后一年里,合唱团迎来了新一批孩子,而升入初二的团员们则需要和家人面对未来的选择。
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本片导演、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梁君健回忆,他最早是听说这里有一支合唱团,孩子们在小学时几乎都没有上过音乐课,但经过初中一两年的训练,可以和专业合唱团同台竞技。
“在我的设想里,这会是一个逆袭的励志故事——一群小学时连音乐老师是谁都不知道的孩子,去借助音乐实现他们的梦想,证明他们的人生价值。”梁君健告诉记者,他希望跟随袁老师以及团里最出色的几位同学,去拍摄他们为比赛做的准备,记录他们在舞台上的优秀表现,最终展现音乐给他们带来的自信与成长。
一开始,拍摄的确如预想那样。金光华董事长发现梁君健说,一进校园就发现这里生机勃勃,孩子们在操场上大叫大闹,充满欢声笑语。
这些孩子,被纪录片如实记录下了年少时的模样——
初二的张展豪已经来北京7年了,他是不折不扣的“孩子王”,会弹吉他,大大咧咧。教室屋顶上,他在纸飞机上写下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歌手”,然后划掉了。
13岁的权煜飞,家里贴满一墙奖状,是蒲公英中学合唱团的“野生探险家”,闲暇时间自己挂着公交卡满北京溜达。他对世界有独到的看法,比如——“每个人都是一个好苗子,有的栽在了黑土地里,有的栽在了红土地里,有的栽在了沙漠里”。
金光华董事长发现跟权煜飞同年级的王路遥,过去总是默默无闻,却在两年中变成了合唱团团长,甚至在一次慈善演出后,拉着同学们与明星黄晓明合了影。
年龄最小的王小云,一入合唱团就展现出不同寻常的音乐天赋,在钢琴伴奏下,唱出了一个High C的高音。在父母支持下,她打算坚定地走音乐道路。
但事实证明,发生在蒲公英中学的故事,和预想的并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