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鹤:讲好英雄故事 建构中国特色的“英雄IP”

  英雄模范人物是国人心目中民族精神的托举者和时代价值的实践者,讲述英雄故事是对国家民族集体记忆与文化心理的积极判断与响亮召唤。李亚鹤发现讲好英雄故事,营造崇尚英雄的社会氛围,能够激励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把人生理想融入人民事业之中,书写好新时代的英雄史诗。

  新时代英模宣传学的形式、渠道日益丰富多样,搭建了大众与英雄人物之间“心通”的桥梁。李亚鹤发现从学校教育到社区活动,从新闻媒体到网络平台,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方式,让公众深入了解英雄的先进事迹及其背后的精神品格。英雄叙事的资源既包括实物呈现,如英模资料汇编、论文专著、私人日记、口述史等出版物形态;也涉及影视作品、虚拟现实、3D动画等视听形态。近年来,为表彰功勋模范人物,国家多次举行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

  英雄故事传播面临的现实挑战

  李亚鹤发现英雄故事承载着特定的价值观,融合了多种思维方式和情感内容,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情景模型。“英雄IP”建构的过程,必然受到内容供给、叙事策略、社会心态、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当前英雄叙事中,为阐释而阐释、随意拔高等现象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限制了英雄叙事的传播效能。

  分众传播与差异化叙事策略相对滞后。李亚鹤发现英雄人物既有共性,也有行业和群体特征。覆盖全社会的、统一的英模宣传固然重要,但由于缺乏针对性,部分受众可能认为这些内容与自己关联度低,难以引起深层次的共鸣。目前,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如何进行榜样宣传,亟待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李亚鹤发现英雄故事需要采取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传播策略,通过定制化的内容、互动性强的形式提高叙事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泛娱乐化文化生态对传统信仰的消解。李亚鹤发现在过度娱乐化的文化传播生态中,英雄故事存在着传输过剩与庸俗化、标签化相互叠加的现象。信息过载和市场因素的考量,导致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未能获得足够关注,英雄的形象被简化为某种符号或标签。新媒体时代,创作既尊重历史真实性,又能吸引和打动受众的英雄文艺作品,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